德欽縣[Deqin xian]
基本概況
德欽縣位于東經98°3’56"—99°32’20",北緯27°33’44"—29°15’2"之間,地處云南省西北部橫斷山脈地段,青藏高原南緣滇、川、藏三省(區)結合部,北靠西藏芒康縣,西連西藏左貢縣、察隅縣及我省怒江州的貢山縣,南接維西縣,東臨四川巴塘縣、德榮縣。總面積為7273平方公里,人口密度每平方公里8人,縣城升平鎮,海拔3400米,距州府中甸182公里,距省會昆明889公里。素稱“歌舞之鄉”。德欽又是珍稀動植物的天堂,是最珍貴的滇金絲猴的故鄉。
德欽縣總面積7596平方千米。總人口6萬人(2004年)。縣人民政府駐升平鎮,德欽郵編:674500。德欽代碼:533422。德欽電話區號:0887。德欽車牌號:云R 拼音:Deqin xian。
德欽縣位于云南省迪慶藏族自治州西北部,跨東經98度36分99度33分,北緯27度33分,29度15分之間。西南與維西傈僳族自治縣、怒江州貢山獨龍族自治縣接壤,西北與西藏的芒康、左貢,察隅縣山水相連;東南同四川的巴塘縣、得榮縣及云南的香格里拉縣膈金沙江棺望。總面積7596平方公里,轄六鄉二鎮、41個村民委員會。縣境內主要居住民族是藏族,傈僳族等,藏族占人口總數的80.31%。德欽地處青藏高原的南延部分,橫斷山脈中段,“三江(怒江、瀾滄江,金沙江)并流”腹地。雪山突傲,大江蜿蜒,林海蒼茫,峽谷深邃,豐富多彩的民族文化更顯示出獨特誘人的魅力。德欽是一個充滿神奇色彩的世界,它特殊的地理環境形成了獨具特色的旅游資源,在全縣7596平方公里的土地上,以雪山、冰川、峽谷、草甸、湖泊和多樣性生物構成綺麗的自然景觀,以神秘奇異的宗教文化,色彩斑斕的民族服飾,別開生面的習俗禮儀,優美和諧的音樂舞蹈,獨特的飲食風味等,繪成了一幅幅異彩紛呈的藏民族風情畫。是云南省旅游資源最豐富,品位最高的地區之一,成為旅游潛力最大的市場。1997年9月14日,省政府向全世界鄭重宣布,半個多世紀以來世人苦苦尋覓的“世外桃源”香格里拉,就在云南迪慶!而位于滇西北“三江并流”腹地的德欽,是迪慶“香格里拉”的一個極其重要的組成部分,其中相當一新分景觀就在德欽境內,那金字塔形的雪山,“月亮”峽谷與“香格里拉”的寺廟等等所組成的“梅里雪山景區”,已成為云南旅游皇冠上的一顆璀璨耀眼的“明珠”。德欽漢譯為“極樂太平”,境內雪峰林立,梅里雪山(主峰卡瓦格博,漢澤為太子雪山,海拔6740米,為云南省第一高峰)北連西藏自治區阿東格尼山,南與碧樂雪山相連接,平均海拔在4800米以上的就有13座,稱“太子十三蜂”。明永冰川從卡瓦格博腳下6000多米的極寒冰雪線以下一直延伸到海拔2660米處的亞熱帶原始森林中,全長11.7公里,是世界稀有低海拔、朝海洋性的現代冰川。加上在遠古時代喜馬拉雅山地質活動中形成的無數崇山峻嶺,使這塊圣地成為一片奇妙無比的風景線。
德欽蘊藏著豐富的資源,水能蘊藏量為41.7萬千瓦,可開發利用7.4萬千瓦;礦產資源得天獨厚,礦點和礦化點89處,預測遠景儲量銅250萬噸(最大的里農銅礦已獲遠景儲量132萬噸);鐵礦2000萬噸;石膏約梅里雪山億萬噸;旅游資源獨具特色,世界稀有;畜牧、生物、藥材資源富集。美麗稀奇的自然風光,充滿藏文化氛圍的人文景觀,古樸剽悍的民風民俗使人們對這里無比神往。從古至今,曾在達塊土地上留下邊足跡的中外游客,把這里譽為“雪域圣地”、“歌舞之鄉”,生活在這里的藏民族也被稱為“生活在詩中的民族”、“生活在神話中的民族”。
德欽縣是以農業、牧業為主的農業縣,一九九七年國務院的對外開放縣市之一。境內有氣勢磅礴、巍峨聳峙的以梅里雪山為著稱的雪山群,有幽深迷人,如鏡似玉的高山湖泊和草甸,有金碧輝煌的廟宇神殿和神秘的藏傳佛教文化,有絢麗多彩的民族文化和民間藝術,素稱“歌舞之鄉”。德欽又是珍稀動植物的天堂,是最珍貴的滇金絲猴的故鄉。
歷史沿革
明洪武年(1372年),至正德三年(1508年),德欽為招討司磨幾勘(芒康)與萬戶府(巴塘)的管轄區。
明正德四年始(1509年),德欽為云南省麗江土知府納西族木定占領,時稱阿德酋。
明崇禎十二年(1639年)蒙古族和碩特部首領固始汗派兵南下,打敗木氏土知府,德欽為蒙古和碩特部控制范圍。
清順治五十八年(1648年)至康熙年(1665年),德欽歸屬西藏統屬范圍。
康熙五十八年(1719),巴塘為清朝控制管轄,巴塘設正、副土司,德欽復歸巴塘管轄。
清雍正五年(1727年)清廷勘定川、滇藏界。德欽由四川省(巴塘管轄)劃歸云南省。
清光緒三十三年(1906年)設阿墩子彈壓委員(委員夏蝴),歸維西通判節制,后試設縣未果。
中華民國四年(1915年),改設阿墩子行政委員會。任行政委員會官員者先后共12人。中華民國21年(1932年),改設阿墩子設治局。中華民國24年,以“德欽林”(林:藏語,意為寺院)之音,改稱為德欽設治局,轄燕門、云嶺、佛山和升平鎮。
1950年5月20日,在升平鎮召開德欽和平解放慶祝大會。中共麗江地委派出的隨軍代表接管德欽縣參議會和設治局,建立縣級人民政權機構——德欽縣設治局,隸屬麗江地區專員公署。
1952年5月,召開德欽縣首屆各族各界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會議決定成立德欽藏族自治區及自治區人民政府。1955年12月,在德欽縣首屆各族各界人民代表大會第六次會議上,決定將德欽藏族自治區改為德欽縣,縣人民政府改稱縣人民委員會。
1957年9月,成立迪慶藏族自治州,德欽縣由麗江地區劃歸迪慶藏族自治州建置。
行政區劃
全縣設七個鄉,一個鎮,三十八個行政村,三個辦事處,其中有兩個傈僳族鄉,全縣轄鄉鎮如下:
1、升平鎮:
升平鎮地處縣境中部高山區,是縣府所在地,是全縣政治、經濟、文化活動中心,鎮所轄三個辦事處,即:街道辦事處、阿東辦事處、巨水辦事處。46個自然村,總面積765平方公里。1998年末有2033戶,4950人。
2、燕門鄉地處縣境南部,管轄拖拉、禹功、谷扎、石底、春多樂、茨中、巴東等7個行政村,53個自然村,總面積581平方公里。1998年末有1532戶,8023人。
3、云嶺鄉在縣境中南部,西靠云南第一峰“卡格博“雪山。管轄果念、斯農、西當、紅坡、查里桶等5個行政村,33個自然村,總面積908平方公里,1998年末有1000戶,5585人。
4、佛山鄉地處縣境西北部,南靠梅里雪山,西面和北面與西藏自治區為鄰。管轄納古、巴美、魯瓦、江坡、溜洞江等5個行政村,42個自然村,總面積914平方公里,1998年末有765戶,3962人。
5、霞若傈僳族鄉地處縣境東南部,管轄霞若、粗卡通、石茸、奪松、月仁、施壩,各么茸等7個行政村,108個自然村,總面積1589平方公里。1998年末有1756戶,8300人。
6、拖頂傈僳族鄉地處縣境南部,管轄拖頂、洛玉、左力、洛沙、大村等5個行政村,92個自然村,總面積376平方公里。1998年末有1945戶,9371人。
7、奔子欄鄉地處縣境東南部,東隔金沙江與四川得榮縣相望。管轄奔子欄、達日、葉日、書松、奪通5個行政村,78個自然村,總面積1245平方公里。1998年末有1521戶,8924人。
8、羊拉鄉地處縣境東北部,東隔金沙江與四川巴塘縣、得榮縣相望,西北與西藏自治區接壤。管轄羊拉、甲功、規吾、茂頂等4個行政村,48個自然村,總面積1126平方公里。1998年末有1001戶,6328人。
人口民族
1998年全縣工有9814戶,58145人。其中男28784人,女29361人,人口密度每平方公里8人。農村所有勞動力40956人,其中全勞動力28958個,半勞動力1998人,在勞動力中,女勞動力有20845個,占51%。
1990年第四次人口普查,全縣人口文化構成,大學文化程度的140人(包括專科畢業的),占總人口的0.25%,具有中專文化程度的887人,占總人口的1.57%;高中文化程度的665人,占總人口的1.17%;初中文化程度的4869人,占總人口的8.6%,小學文化程度的3231人,占總人口的23.36%。
近幾年來,全縣人口自然增長率為:1964年比1953年增加人口9442人,年平均增加858人,平均自然增長率為27%,1979年——1990年,人口出生率和自然增長率逐漸分別控制在20%、10%,1997年8.72%,人口出生率和自然增長率分別控制在8.72%、3.62%。1998年人口出生率17.44%,自然增長率為8.95%。
縣內少數民族有藏族、傈僳族、納西族、白族、回族、彝族、壯族、苗族、哈呢族、怒族、傣族、普米族等12種民族。
1998年全縣總人口58145人,其中藏族45493人,占80.31%,納西族1072人,占1.89%,傈僳族7710愛人,占14.61%;白族318人,占0.6%;回族173人,占0.3%;彝族6人,占0.01%;壯族3人,占0.005%,苗族2人,占0.003%;哈尼族2人。占0.003%,怒族2人,占0.003%,傣族2人,占0.003%,普米族1人,占0.002%。
自然條件
1、地形、山脈
德欽縣全境山高坡陡,峽長谷深,地形地貌復雜。東有云嶺山脈,西有怒山山脈,山脈均為南北走向,地勢北高南低,地形是南北長東西窄的刀形,南北長約188公里,東西寬約68公里。按海拔高差劃分,地形可分為三類,一類的高山河谷區,地處海拔1800米至2400米之間,分布在金沙江、瀾滄江沿岸小甸及緩坡;有153個自然村,占全縣自然村總數的28.75%;二類是山區,地處海拔2400米至3000米之間,有293個自然村,占全縣自然村總數的55.07%;三類是高寒山區即海拔在3000米以上的地區,有86個自然村,占自然村總數的16.16%,由于縣境地處橫斷山脈腹地,決定了其特點為“峰巒重疊起伏,峽谷急流縱橫”,境內怒山、云嶺兩大山脈中崎立的太子雪山(含梅里雪山)、甲吾雪山、閏子雪山、白茫雪山海拔都在5000米以上,終年積雪,最高海拔為卡格博峰(6740)米,為云南第一高峰,被藏民奉為神山,最低海拔為燕門鄉南部瀾滄江邊1840.5米,縣內平均海拔為4270.2米。
2、河流
德欽縣境內河流有以金沙江、瀾滄江為主的兩大水系,金沙江經西藏、四川在本縣羊拉鄉丁拉村附近入境。右岸經羊拉、奔子欄、拖頂等鄉,縣境內流程250公里,落差408米,縣境內支流有珠巴洛河、東水河、歸羅落馬河、中玉河等30多條;瀾滄江從西藏芒康縣布依入本縣境內,經佛山、云嶺、燕門等鄉,縣境內支流有阿東河、五十一河、豐桶河、雨崩河、永支河等40多條。根據水利資源調查,縣境內共有大小河流333條,總流程1029公里。
3、氣候
德欽縣的氣候屬寒溫帶山地季風性氣候。氣候受海拔的影響較大。緯度影響不甚明顯。隨著海拔的升高,氣溫降低,降水增大,大部分地區四季不分明,冬季長夏季短,正常年干濕兩季分明,年平均降雨量633.7毫米,5∽10月雨季的降水量占全年降水量的77.5%,西北部年平均降水量在660毫米以下,東南部年平均降水量在850毫米左右。年平均氣溫4.7℃,日照時數為1980.7小時,日照百分率為4.5。平均初霜日在9月30日,終霜誒在5月23日,最早初霜日為8月28日,最晚終霜日為6月12日。有霜期每年一般為236天,無霜期僅129天左右,旱象居多,長旱、短旱、插花旱、霜凍洪澇加冰雹和雪。
4、自然災害
自然災害主要有滑坡、水災、旱災、霜凍、低溫冷害、蟲災、風災、雪災。
滑坡之因是由于地殼的多期構造運動。德欽縣地勢形成南北走向構造中的三江地質大斷裂,沿金沙江、瀾滄江兩岸地層緊密線狀褶皺及斷裂發展,呈近北西及南北向主題構造,巖層裸露,草木稀疏,甚至為不毛之地,山坡陡峻、土質松散,為第四紀松散堆積物,出露在江面以上20∽100米,不同程度的基巖平臺上,形成河床堆積礫石層及洪積礫沙土層,這些土層礫石成分復雜,大部分是大沙巖,變質沙巖、粉沙巖,是呈半膠結泥狀態,在新構造運動、地震等諸多因素作用下,巖層節理發育,造成先后在金沙江流域內是羊拉鄉納那貢、格亞頂、奔子欄鄉谷弄、巨加、亞貢、托丁堆拉、左力丁追,瀾滄江流域內的佛山鄉亞貢、松頂、江坡,升平鎮阿東、獨拉新村、紐多、云嶺鄉斯永貢,燕門鄉葉通、尼通、日尼、赤尼、日米等村莊出現地裂、崩塌、滑坡、錯落現象。
水災:大洪災平均每兩年一次,小程度洪災每年一遇,水災多出現于7月至9月間。
旱災:大旱災平均兩年一次,小旱每年一次,旱災多出現于季節間。
霜凍、低溫冷害:由于縣境內霜期長,長達每年7至8個月,往往給當地農作物造成一定的災情,特別的秋季低溫冷害,又稱“寒露風”,往往出現于每年的8月中旬至9月中旬,期間氣候驟然下降,嚴重影響農作物的抽穗、揚花、結實。
蟲災:蟲災活躍的地區為金沙江、瀾滄江流域地區的佛山、云嶺、燕門、霞若、拖頂、羊拉、奔子欄等鄉。主要蟲害是東西風王、蟋蟀、螻蛄、風虱、葉蟬、二化螟、三化螟、玉米螟、小地老虎、夜蛾、食泥蟲、蚜蟲、粘蟲、麥蜘蛛、根癭線蟲。
風災:德欽縣每年10月至下年5月為大風出現頻率最多是月份,全年均為靜風和西北南風,全年靜風頻率為31,南西南頻率為15。
雪災:德欽縣春秋季短,冬季長,其間頻頻下雪,尤其是1∽3月為降雪次數多降雪量大的月份。每逢較大雪災時,造成縣境內農牧民飼草短缺、致使牛、羊等家蓄凍死、餓死,住房、糧架倒塌。交通和通訊中斷、停電、遭受很大的經濟損失。
5、土壤
德欽縣水成陸時間較晚,土壤成土年年齡較短,境內有高山寒漠土、亞高山草甸土、棕色暗針葉林土、暗棕壤、棕壤、褐土、黃棕壤、黃壤、區域性土壤等11個土壤,15個亞類、29個土屬、26個土種。
土壤分布情況:高山寒漠土分布在海拔4500米∽4800米的梅里雪山、白茫雪山、甲午雪山、閏子雪山、察里雪山、該土分布區域寒冷、冰雪期長、植被面積小且為苔蘚。亞高山灌叢草甸土,分布在海拔4200米∽4500米的高山牧草地,主要用于夏季放牧。棕色暗針葉林土,分布在海拔3800米∽4200米地帶,植被主要是冷杉及野生藥材,是本縣主要的水源林區。暗棕色壤,分布在海拔3400米∽3800米的山區,植被以云杉、冷杉、落葉松、高山松為主。棕壤,分布在海拔2900米∽3400米地帶,植被為高山林、桷斗、黃林樹及灌木叢。黃棕壤,分布在海拔2500米∽2900米,植被主要是云南松和其它硬質闊葉林。土種及適宜種植的農作物:海拔在2900米以下的金沙江、瀾滄江沿岸及其支流沿岸,系褐土、沖積土、黃壤、黃棕壤、和水稻土,適宜種植的農作物較多,主要有:玉米、小麥、水稻、青稞等;海拔在3000米∽3800米高山地帶,由于氣候冷涼濕潤,主要有:小麥、青稞、玉米、蕎子、洋芋、藥材等,一年一熟或二年三熟,糧食產量低。海拔在3900米以上主要為林區或草甸,適宜發展林業、野生藥材、草場。
6、自然資源
土地:全縣土地面積1125.65萬畝,其中宜耕地14.13萬畝,其中灌溉水田0.22萬畝,水澆地3.60畝,旱地10.31萬畝,旱地占耕的73.86%;宜林地695.02萬畝,其中成林577.07萬畝,成林占地81.77%;牧草地(即天然草地)148.83萬畝;園地0.03萬畝;其中果園0.0059萬畝,其它園地0.0223萬畝;未利用地249.75萬畝,其中荒草地131.30萬畝,裸土地1.45萬畝,田坎7.36萬畝,裸巖石礫地109.63萬畝;其它用地2.60萬畝,其中城鎮村莊、獨立工礦用地1.47萬畝,交通用地1.19萬畝。
林業:縣境內林木面積6607085.7畝,占全縣土地面積60.4%,林地面積中有林地面積為54024061.1畝,占林地面積的81.7%,灌木林面積981348.8畝,占林地面積的14.8%,疏林地面積204284.1奴,占林地面積地3.1%,跡地有19046.7奴,占林地面積的0.3%,森林覆蓋率為36.7%,活立木蓄積量為40802055立方米。1988年5月國務院正式批準白茫雪山為國家自然保護區。近十年來,森林火災減少。1998年縣委、政府決定停止采伐天然林,有效地保護了森林資源。
礦產:縣境內有金屬、非金屬等礦藏,現已探明的有金、銀、銅、鐵、錫、鉛、鋅、蛇紋巖、硫磺、橄欖巖石、磷石棉、透明石膏等金屬個非金屬礦點87處。
水資源:縣境內有雪山冰川和高原湖泊,河流縱橫,溪泉遍步。有金沙江瀾滄江為主的兩大水系。金沙江在縣境內流程250公里,其主要支流有珠巴洛河、東水河等30多條;瀾滄江在線境內流程150公里,其主要支流有阿東河、永支河等40多條。全縣大小河流有333條,總流長1029公里,水能蘊藏量為72.52萬千瓦,包括金沙江、瀾滄江在內則有878.33萬千瓦。
野生動、植物:由于縣境地處橫斷山脈腹地,境內森林面積大,自然環境好,有眾多的珍禽異售,植物資源種類繁多。動物中獸類有18科47種,鳥類有14目37科215種,有重點保護珍稀特有種滇金絲猴,有國家一級保護動物云豹、金錢豹、雪豹、熊猴、黑仰鼻猴、金雕、胡兀鷲、綠孔雀、斑尾榛雞、雉鶉、國家二級保護動物獼猴、棕熊、林麝、巖羊、鬣羚、斑羚、穿岬、藏馬熊、小熊貓、石豹、青鼬、水獺、斑靈貓、大靈貓、小靈貓、金貓、猞猁、馬麝、高山麝、血雉、紅腹、角雉、藏馬雞、淡腹雪雞、勺雞、黑鳶、松雀鷹雀、雀、高山鷹、紅隼、白腹錦雞、灰鶴、黑頸鶴、楔、尾、尾綠鳩、大緋胸鸚鵡、灰林鵑、白腹黑啄木鳥等珍稀動物;種子植物有127科,506屬,174種,相當于西藏種子植物科屬,種類的77.4%、44.2%和33%,在456個野生植物屬中、熱帶分布屬占24.57%,溫帶分布屬占68.55%,中國特有分布屬占4.1%。國家級保護植物16種,其中國家二級保護植物6種,國家三級保護植物10種,藥用植物143科,718種。
旅游資源
該縣地處兩江流域,境內有巍巍雪山、激流險峽、冰川平湖、深山藥材、珍禽異售、古樸而獨特的民族風情,以梅里雪山為中心的風景名勝更是獨具一格,其主峰卡格博為云南的最高峰,是國務院頒布的第二批重點風景名勝區“三江并流”的主要奇觀之一,是迪慶香格里拉的重要組成部分,境內有世界上低海拔、低緯度、高溫性現代明永冰川,有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白茫雪山保護區,有藏傳佛教紅坡寺、德欽寺、東竹林寺等16個寺廟,還有清真寺、天主教堂。境內有著極其珍貴的野生植物資源,在縣境內各民族都有自己獨特的民族服飾、習俗、民族節日、民族藝術、民族工藝,有獨具一格的生活方式,特有的民族心理和多彩的民族風情,神秘的宗教活動,動人的歌謠、優美的弦子、鍋莊、熱巴舞早已遠揚臧區。
梅里雪山
梅里雪山是云南最壯觀的雪山山群,數百里兀立綿延的雪嶺雪峰,占去德欽縣34.5%的面積。海拔6000米以上的太子十三峰,各顯其姿,又緊緊相連。主峰卡瓦格博峰海拔6740米,是云南最高的山峰。迪慶藏族人民在梅里雪山腳下留下了世世代代的生存痕跡,也將深厚的文化意蘊賦予了梅里雪山。從州府中甸乘車至德欽縣城,再往城東行數公里,就到了飛來寺。此時,作為梅里雪山主體雪峰的太子十三峰,就展現在視野里。若巧逢天氣晴朗,那清遠澄凈的藍天,映襯著高潔雄奇的雪峰,卡瓦格博峰白色的鋒芒直指蒼穹。其左右排列的各個雪峰,都仿佛受其制約著,又仿佛是其麾下的不可分離的一個整體。這個整體顯現著奇異多姿的形態,在廣闊明凈的空間繪出一道白得耀眼的線條。不過,這種在晴空下一覽無余的機遇并不是常有的,許多時候,云就罩在雪峰之頂,或系掛于山腰,使其呈現朦朧神秘的形象。這種縹緲的景象使太子十三峰愈發神奇。雪比云白,比云亮,而那云,分明只是雪峰含蓄婉約的一種符號。
在宗教氣氛濃郁的迪慶及周邊藏區,藏傳佛教的信徒們,歷來把這里當朝覲之地。主峰卡瓦格博峰在藏族民間更充滿宗教意味,位居藏區八大神山之首。藏文經典中稱其為“絨贊卡瓦格博”,漢語意為“河谷地帶險峻雄偉的白雪山峰”。在藏族語意里,所謂卡瓦格博,不單指最高的山峰,而是統指聳立的數座雪峰。在藏傳佛教里,卡瓦格博贊神傳說是噶舉派的保護神。元代噶瑪噶舉派黑帽系第三世活佛讓迥多杰曾來到卡瓦格博山腳下,對雪山加被開光,作圣地指南,從此以此為該教派一大修行圣地。藏族英雄史詩《格薩爾王傳·加嶺》之部中,卡瓦格博原本管轄的只是密宗本尊勝樂輪的一片剎土和寧瑪巴祖師蓮花生的藏經地。后來,卡瓦格博神被格薩爾王收服并受了居士戒,成了佛教的保護神,統領許多地面之神,掌管雪山腳下人間的幸福和死后的歸宿。其塑像供奉于山下的寺廟里,位于佛祖釋迦牟尼像左側,形象為身騎白馬、手持長劍的英武戰將。每年農歷三月十五日,德欽縣城及附近的藏民在山對面的貢卡湖邊燃燒柏枝、杜松子枝,以期裊裊香煙招來巡游的卡瓦格博神,傳說他會在燃燒盡的香灰里留下馬蹄印,藏民能依此預測一年的吉兇。
經濟發展
德欽縣地處世界稀景,滇西北獨有的“三江”(怒江、瀾滄江、金沙江)并流地段,屬寒溫帶山地季風氣候,境內自然資源富集,有利于發展農牧業、多種經營、旅游和礦業。農蓄產品以糧食、油料、生豬、牛、羊肉為主,工業生產以礦業、名特食品為主,隨著黨的改革開放政策不斷深入,各項建設事業蓬勃發展,人民生活日益改善。1998年國民生產總值達8636萬元,比1994年增長8%;工農業總產值達4181萬元,比1994年減少6%。其中,工業總產值占13%,農業總產值占87%,1998年農業總產值比1994年減少10.2%,比1949年是83萬元(按1990年不變價計算)增加24倍。
農村經濟的迅速發展,促進了非公有制經濟的發展壯大。1998年私營經濟993戶,銷售總額520萬元,純收入82萬元,私營經濟中從事種植業633戶,從業人員1193人。
工業 德欽縣建國前沒有現代工業,建國后,工業有了一定的發展。1998年有工業企業6個,職工171人。全民所有制工業企業有:農具廠、縣車隊、要材綜合聯營公司、德園木制品廠、縣發電廠、梅里酒廠。工業企業中,礦業開發穩步民展,全年礦業總產值820萬元,比1997年增長1倍多,實現利稅100萬元左右,目前正勘控開發羊拉里農銅礦的地質工作。1998年工業總產值達2059萬元。德欽縣梅里牌“蟲草青稞酒”系列產品,曾榮獲中國第四屆國際食品博覽會金獎,1998年中國第二屆國際博覽會金獎。
農業 主要作物有玉米、小麥、青稞。1998年全縣有耕地79567畝,其中水澆地1811畝,旱地77756畝。全年糧食播種面積121888畝,總產量達2125860萬斤,超過歷史最高年產量,比1952年增長8.89倍,比1994年增長5.4%。包谷單產達186公斤,比1952年增長4倍,比1994年增長7.5%;小麥單產達186公斤,比1952增長3.4倍,比1994年增長9%;青稞單產178斤,比1952年增長4倍,比1994年增長12%。
1998年全縣推廣包谷、水稻、小麥等良種32471畝,良種生產607畝,推廣玉米育苗、濕籽播及雙行條栽3.2萬畝,推廣大小春規格化間套種,高原春青稞規范化種植、配方、施肥共610畝,病蟲害綜合防治203畝,施用化肥900噸。
1998年完成新開農田361畝,坡改梯308畝,客土改良6024畝,旱改水2447畝。
畜牧業 德欽縣主要有牦牛(犏牛)黃牛、馬、騾、驢、山羊、綿羊、豬和雞。1998年全縣大小牲畜欄22.31萬頭,黃牛3738頭,馬4101匹,騾3035匹,驢4645匹,山羊80551只,綿羊17419只;生豬50911頭全縣農民戶均養19.3頭(只),1994年增長9%,1998年肉產量為1072噸,比1994年增長8%,奶類產量4042噸,比1994年減少648噸。
水利 全縣建有各種水利工程981件,其中,農田灌溉引水工程589件,全長1215。14公里,農村人畜水塘216座,蓄水量60535 立方米,防洪堤防59條,長38.5公里。
大型水溝1件,茂頂大溝渠水5.7公里,流量3。3秒立方米,受益面積821畝,解決136戶669人4662頭牲畜飲水問題。
中型水溝12件,即阿東新村、南木、里打通、頂崗、禹功、抗灑、下若四社、下阿東、甲功、碧永貢、奔子欄新村,總流量2.5秒立方米,總渠長78.64公里,受益面積5667畝,解決人畜飲水4237人,22092頭牲畜。
大型水塘3件,即車魯貢水塘、中朱水塘、扎貢水塘,灌溉面積400畝,解決人畜飲水3005人1258頭牲畜。
林業 德欽縣富有林業自然資源的優勢。全縣林業面積有6607085畝,占全縣土地面積的60.4%,林地面積中有成林面積為5402406畝,占林地面積的81.7%;灌木林面積981348.8畝,占林地總面積的14.8%,荒林地面積204284.1畝,占林地總面積0.3%,木覆蓋率為36.7%,活林木蓄積量為40802055立方米。主要樹種有瀾滄江黃杉、云南鐵杉、紅杉、云南松、華山松、高山松、云杉、川滇高山櫟、黃背櫟、紅樺、白樺等。經濟林木主要有青皮梨、芝麻梨、芝麻酸梨、核桃、黃果、蘋果、桃、梅子、花紅、板栗、花椒等。
1998年遵照省委、省政府的指示,縣委、縣政府及時調整了林業產業,禁止縣境內采伐木材,采取有力措施,全面啟動目,重在解決全縣坡地坡田退耕還林和水土保持,開展封山育林、全民義務植樹、工程造林等造福人類的工作。完成造林15300畝,平均成活率為86。6%,義務植樹30萬株,封山育林5萬畝。
交通運輸 公路干線縣內長度:214線穿奔子欄鄉、升平鎮、佛山鄉全長216公里;德維公路穿升平鎮、云嶺鄉、燕門鄉全長87公里,拖其公路穿拖頂、霞若兩鄉全長47公里。奔拖公路測量已完成,全度30公里,羊拉公路全長199公里。村社公路通車里程為236公里,已通公路的有30個村。境內通車里程為733公里。
全縣運輸能力:1959年前,縣境內無一雨公路,由畜力、人力運輸,到1998年全縣已擁有載重汽車388輛,其中,大型貨車187車輛,小型96車輛,客運車3車輛,拖拉機102車輛。
郵電 1949年僅有一所郵政代辦所。1952郵政信函出口量為3654件,進口量很少;郵路還未開通,縣郵電局只設無線電臺。報刊發行量9722份。1998年,全縣擁有9個郵電所,職工達75人。全縣除羊拉鄉外,開通了國際國內長途自動電話,投遞路線517公里,當天投遞的有升平鎮,三天內投遞的四個鄉;縣鄉郵路總長775對公里,光纜長度129皮長公里,桿路長度118.71公里,縣鄉自動電話機936臺,農村電話機254臺,郵電專用車三陵車一部,五拾陵一部,金旋風一部,摩托車二輛,自行車16輛。1998年長途電話65.25萬份。全年完成郵電業務總量164萬元,郵政儲蓄平均余額80萬。
鄉鎮企業 1998年共有企業616家,從業人員1247人,總收入2111萬元,比1994年增長45%,利稅總額為323萬元,比1994年增長101%,主要有養殖、加工、建材、修理、縫紉、飲食、商業、小水電、家具、磚瓦、石灰、釀造、礦產、運輸等產業,松茸、銀制品、木制品等產品銷到省內外,有的已進入國際市場。
供銷商業 由于德欽縣地處滇藏要道,四方客人云集。早在抗日戰爭時期,因南線國際線路遭到封鎖,德欽一度成了中印交通要道,商賈云集,商號林立,成為滇西北商業重鎮之一。建國后經過近50年的發展,德欽的供銷商業更加壯大。1998年,工有商業網點64個,197人,其中國營網點4個,供銷社網點60個,110人,集成產業60個,110人。全縣商品購進總額2826萬元,其中農副產品購進額為1605萬元。產品銷售總額4362萬元,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3670萬元,其中國有經濟消費零售總額2260萬元,集體經濟零售總額252萬元,個體經濟零售總額380萬元,其它零售總額778萬元,年末產品庫存總額2386萬元。
土特產品
蟲草(冬蟲夏草):麥角菌科,主要功效滋補益腎,止咳化痰,沙眼等眼疾病療效顯著,主要分布在白茫雪山,梅里雪山,生長在海拔3800M—4600M高山草甸。
雪茶:地茶科,主要功效清熱安神,主要生長在海拔3600米以上高寒地帶。
貝母:百合科,主要功效清熱潤肺,止咳化痰,分布在太子雪山、梅里雪山白茫雪山等地,生長于海拔2800米~4500米山坡、林下、流石灘。
雪蓮花:菊科,主要功效補腎壯陽,調經止血、分布在各大雪山,生長于4000米以上流石灘、石縫。
松茸(藏語鼻沙):生長于縣境內海拔3600米以下的松、櫟林或灌叢下,食用及出口至日本,是農村農民收入的主要來源之一。
麝香:主要功效開竅,通經絡,活血散結,獐子一般生活在多巖林內。野生動物禁獵后,豹骨、熊膽、麝香等在市場上逐年減少。
財政金融
1998年實現了地方財政收入和上劃中央“兩稅”收入共同增長,財政實現了收支平衡并消化了部份赤字,財政收入554萬元,比上年增收91萬元,增長率19.7%,地方財政支出6616萬元,比上年減支833萬元,遞減11.2%.1998年金融機構年末存款余款11828萬元,其中城鄉居民儲蓄存款余額6705萬元,金融機構多項貸款余額8968萬元,其中農村貸款1843萬元,鄉鎮企業貸款48萬元,全年貨幣凈投放額達6629萬元.
城鎮建設
德欽縣城----升平鎮,元明清時先后稱為阿得酋、阿墩子。鎮區無城郭,街巷分正先街、后街、口袋街、下街、上街。1998年的升平鎮,是在老鎮的基礎上擴建發展起來的。鎮區面積為3平方公里,由于近年來旅游業的興起,人員流量的增加,縣委、政府重視鎮區的建設,根據統一規劃,合理布局的原則,從已經形成的升平鎮的現狀出發,在舊鎮的基礎上改造,向下延伸發展新區,鎮區有3條主街,總長7公里,生活用水自來水廠一個,總制水能力3500噸/日,輸水管長30公里,完成了縣城濱河路民族文化街的規劃并正在實施,縣城的供排水、垃圾處理、過境油路等項目正在加速實施,鎮多星級賓館拔地而起,電力供應充足,鎮設有綜合農貿市場,逐步將建成文化旅游城。
人民生活
全縣人民生活安定,生活質量不斷改善。1998年末職工人數3611人,比1952年增長138倍,比1994年增長58%。工資總額3750萬元,比1952年增長3410倍,比1994年增長58%,人均年工資達8580元,比1952年增長20倍,比1994年增長38%,據統計資料顯示,1998年職工家庭生活費每人每月715元。職工人均居住面積40平方米。1998年農民家庭人均純收入580元。農民收入主要投入改善居住條件和構置家用電器。1998年末,全縣居民擁有消費品迅速增多,城鄉居民有電視單收站300座,電視機945部,洗衣機689臺,收音機和錄音機2547臺,大中型家具4790件。1986年,德欽縣被列為國家級扶持的貧困縣,縣委、政府十分重視扶貧工作,扶貧的重點放在解決溫飽這一中心任務,各級開展立項目,爭取扶貧貼息貸款,加大投入基礎設施建設和科教事業,加強對扶貧攻堅鄉資金使用監督,1986年~1998年得到扶貧專項貼息貸款累計3192萬元,扶持了227個扶貧開發項目,取得了巨大成績。1998年末,全縣貧困戶5780戶,28904人,人均純收入低于300元以下的貧困人口還有3610人。
德欽天氣預報--列車時刻表查詢-- 手機號碼所在地查詢-- 陰陽轉換萬年歷-- 身份證號碼查詢驗證-- 全國各地車牌查詢-- 全國車輛交通違章查詢
修改日期:2024-11-3